31小说网 > 玄古大典 > 第32章:事情急变

第32章:事情急变

昆吾后悔:不该对炎帝擒而又纵。一个言而无信,暴戾做恶的小人,怎能做有熊帝王。昆吾怀着誓死保卫开明殿的决心,挥六般兵器压向刑天。斗了冂几个回合,昆吾觉得实难取胜,灵机一动:亡羊补牢。蓦然转身,甩下刑天,拦截冲上台阶的将官。刑天无了阻挡,抢攻正殿大门。

众将不抵昆吾,纷纷避向两边。昆吾借机,平空里伸出一只手,袭擒台阶下的炎帝。

炎帝和荧惑正在观战,忽见昆吾大手伸来,吓得红脸没了血色,急低头躲。昆吾大手抓住了盔。炎帝就地滚动,挣断盔绊。昆吾丢下盔,还手再抓。炎帝的侍卫出刀枪,阻住昆吾大手。

炎帝爬起身,立住脚,提气运功,一团火球从口内喷出,飞击昆吾。昆吾双锤阻挡火球。火球撞住铜锤,爆列数束火花,散落昆吾身上。昆吾衣服着火。那为少典帝穿戴的麻布白衣,倾刻成了火焰。火燃着内衣,烧燎肉体。昆吾急扔了锤和鞭、锏,扑打身上的火。

昆吾越扑打火焰越盛。火焰窜腾,燃着胡子、眉毛、头发。昆吾在台阶上狂扑滥打。似团跳跃的火焰。火越扑越旺。昆吾翻身躺倒,在台阶上滚。火焰压不灭,滚不掉。烧得昆吾心肝欲裂。昆吾跃起身,冲向台下,直扑炎帝。

昆吾冲到台阶中间,想到自己的使命:保卫开明殿。便带着满身熊熊燃烧的火,返回开明殿门口。

台阶上炎帝的将军,怕昆吾身上的火烧及自己,惶恐躲避。连冲到大门口的刑天,也逃离开去。

昆吾的身子在燃烧。烟火中弥漫着难闻的烧烤皮肉味。昆吾精神恍惚,脚步踉跄。台阶磕绊,訇然倒地。昆吾脑子却霍然清醒:不能倒下!守住开明殿!挣了几挣,手软脚软,力不从心。心一横,紧挫钢牙,筋脉绷紧,突然站立。火从脚底烧到头顶。昆吾成了个火人。昆吾面对台阶下的炎帝,嘶哑着嗓子吼叫:“小子们来吧!爷等着你!”

少典帝的灵宫内,巫女们幽婉的唱声和百官哀哀的悼念声,把人们引进那逝去的年代,人们仿佛看到香烟袅袅中,少典帝微笑着走来。

黄帝缞衣孝帽,伏在灵前,想起父帝金戈铁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国为民,耗尽毕生精力,老年疾病缠身,不曾安享一天清福,顿感悲戚之至,深深地沉湎在哀痛中。开明殿与灵宫之间隔着宁静宫。高屋深宅,加之灵宫内百乐和鸣,一片嘤嘤之声。开明殿前的打斗声丝毫未传进黄帝耳中。

后土从始至终目睹了炎帝毁诏、箭射天老、火烧昆吾、强攻开明殿的过程。炎帝不择手段,抢位夺权,开明殿万分危急,天老、昆吾生命垂危,如不赶快救援,开明殿就陷落在炎帝手中。炎帝称有熊帝既成事实,再取缔难矣。当前之际,必须立即禀报黄帝,采取得力措施,挽救危局。

文质彬彬的后土,一反常态,撩起长袍,拽开大步,走捷径,直插宁静宫。后土穿院过厅,一阵疾风闪进灵宫,跪倒在黄帝身边,吁吁气喘地说:“大帝,事情急变……”

黄帝从悲痛中醒转,折头看见后土少有的神情,声音低沉地安慰“莫慌乱!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地陷下去用土填平。再大的事还有人解决!”

后土缓了口气,擦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简单扼要讲了情况。黄帝面容凝重,立即吩咐跪在身后的大将应龙:“速去救出昆吾!不得伤及他人!”

应龙回了声:“是!”跪伏的身子平地拔起,“嗖”地跃出灵宫。

后土向黄帝说:“炎帝撕毁诏书,抢攻开明殿,伤害大臣,扰乱神州,是国之大害,民之大敌,请大帝立即发兵,平息祸乱。”

黄帝平静地说:“兄长做有熊帝,就让他做去。只要做得好,神州安定,人民康乐,又有何不可?”

后土倒吸口凉气,黄帝有此姿态,自己还着什么急?可是心头憋不住担忧,吞吞吐吐地问:“大帝!那您……”

黄帝坦荡地说:“我翊佐兄长,协助治理神州,兄弟一条心,何愁神州不富强!”

后土镇定下来,心里的话一口气吐出:“大帝心地恂恂,坦荡磊落,品质高洁,只怕炎帝心胸狭隘,偏听偏信,手下忌贤妒能,大帝的美好愿望,将付诸东流。”

黄帝想了想,向后土推心置腹:“治理好泱泱神州,不会一帆风顺,也不能靠一人之力。团结天下有识之士,要诚挚,谦恭礼让,才能和睦共济,国家富强。一见面便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又有何益?但是事情不以人的意志而发展,万一出现不堪设想的局面,我们还可以退居姬水。”

黄帝话已至此,后土黯然神伤,心灰意冷,淡淡地说:“大帝既能屈为庶民,我等何惧为村野耕夫?”

黄帝顿了顿,深沉地说:“他不会罢黜百官,自领风。骚吧!真到了那一天,咱们怎能引颈待戮?更不能让神州生灵涂炭。记住!退,不是懦弱,是为了前进!”黄帝扶起后土,嘱托,“请先生传令康军、张杨二将,带领卫士退出开明殿。”

后土终于探出了黄帝的底蕴,如释重负,长舒口气,暗想:黄帝对炎帝的希望很快就会破灭。既不能引颈待戮,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再说应龙出了灵宫,两手下按,掌中咝咝有声,狂风骤起,划一道闪电,人已立在半天云中。

这应龙自小生活在海中,终日劈波斩浪,遨游汪洋,练就吸纳海水的奇功。他可以将那浩瀚的海水,凝聚为少许水珠,装进竹筒内,随时便能施放。那竹筒原是汪洋大海中生长的一棵青竹,应龙取其精华之段,制作长筒,唤作碧玉筒,随身携带,不用布云,便可降水。

应龙俯视开明殿前:昆吾已成了一团火。他那张淡蓝色大脸怒气蒸腾,立即取出碧玉筒。那筒长三尺六寸,粗若圆杯。应龙将碧玉筒对准昆吾,喊了声:“放!”水珠从筒中狂喷而出。应龙又喊了声:“细!”水珠喷到昆吾身边,化做蒙蒙细雨,散出丝丝寒气,笼罩昆吾全身。火焰立时熄灭。

昆吾身上剧痛骤失,浑身淋漓舒畅,提着的精气神顿时松懈下去,巨大的躯体訇然倒地。

炎帝惊愕:谁浇灭了我的烈火?顺水注看,一蓝脸、靛蓝发、身穿缞衣的大汉,手持碧绿筒喷水。炎帝取出宝雕弓,暗暗搭上花翎箭,瞄准应龙。应龙居高临下,一目了然,遂将宝筒调头,喊:“激射!”一注水射在炎帝身上,寒冷透彻骨髓。炎帝丢了弓箭,似只落汤鸡,缩头刑天身后躲避。

应龙谨遵黄帝嘱咐,适时收起宝筒,降落台阶上,抱起昆吾,跃上空中,回到灵宫。俞跗和岐伯接住昆吾,紧急施救。

后土到了开明殿,向康军、张杨传达黄帝的命令。康军顿足到:“黄帝笃厚,以善度恶,一再忍让。如果让这些卑劣小人掌了权,神州大地定无宁日。”

躺在地上喘息的天老,挣扎着坐起身,康军弯腰扶住。天老吐出一大口鲜血,声音微弱地说:“帝鸿不争帝位,高风亮节,并非懦弱胆怯,也不是愚钝,更不是无知己知彼之明。他不会不管天下亿民的生死。遵帝鸿之命吧!”

康军下令:“撤出开明殿!”张杨背起天老,三十六员卫士相互搀扶着,从容走下三百六十层台阶。

荧惑不料竟是如此结局,狂喜地说:“恭喜大帝,他们撤退了,天老把开明殿让给了大帝!”

炎帝惊喜逾恒。命令刑天:“整顿队伍,登开明殿!”

炎帝整衣拾冠,带领千员战将,昂然登上三百六十层台阶,迫不及待令刑天撞响金钟、毕刚奏鸣大吕、多吉擂动盘鼓,召集文武百官,行登基大典。

金钟长鸣,大吕铮铮,盘鼓咚咚,震撼了有熊城。那些文武百官在南天门内,被刑天冲得七零八落,四处走散,最后又一个个回到灵宫,心犹胆寒,伏在黄帝身后,静观时局,等待黄帝指令。

李才是姜水一大马贩,常年累月往返大漠贩马。手下有几十名徒弟,个个都是骑马相马的好手。每次要贩几百匹马。

炎帝扩军备战,组建骑兵,马匹需求量大;银钱吃紧,马价定得低。马贩不愿将马卖给炎帝,赶到别地出售。李才本钱多,生意做的大。想的是快出手,薄利多销。赶着五百多匹马,来到姜水。其中有一匹宝马良驹,浑身赤炭般红,身段雄骏,四肢如柱,蹄大若碗,奔驰疾速。

那马本是大漠养马酋长的坐骑。名为火焰驹。

火焰驹来自烈火中。

一次,草原失火,千里大草原红彤彤成了火海。草原酋长率部逃往上风头避火。酋长看见轰轰烈烈的大火中,有一匹马,与火焰一样颜色。那马跳跃驰骋,长鬃飘摆,如一团滚动的火焰。在烈火中嘻戏。最后当火焰熄灭,酋长率所部十万人马,围住那匹火焰驹,费尽周折,方擒住。酋长骑在那马身上,只觉浑身热腾腾的,犹似坐在热炕上。天上降下的雪片,离马十丈远就化成了水。酋长视为至宝。

李才欣赏那马,向酋长说:“让我骑一遭,下次来一定物归原主。酋长为了生意,答应李才,并嘱咐:“一定送回来!”

荧惑识得是匹宝马良驹,对炎帝说:“那匹马名唤火焰驹,日行千里不为多,夜走八百不出奇。大帝以火为德,正是上天赐给您的良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