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说漂亮话 办漂亮事 做漂亮人 大全集 > 第三章藏起优越感,做人才漂亮(2)

第三章藏起优越感,做人才漂亮(2)

■.把自己的优越感踩在脚下

处处爱显示自己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正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总爱显示自己的博学。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说这是曹操想把门变宽。曹操在客人送的酥上写了“一盒酥”,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曹操非常生气,最后以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杨修爱显示自己的优越,结果这种显示激起了他的上司曹操的愤怒,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和欣赏,所以每一个人都在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过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其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其他人就会对其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是敌意。

王林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可就是没有几个朋友。同事们都不爱跟他交往,因为一跟他交往,就成了他的“绿叶”。每一次聚会,他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越,如身高比小张的身高高,学历比小李的学历高,工资比小赵的工资高,房子比小吴的房子大……每次他都会兴致勃勃地说着这些话,洋洋自得,让朋友们非常反感,所以谁都不愿理他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记住这条原则。适当地放低自己,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喜爱。

正准备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的最后一场战役之前,美军的将领艾森豪威尔来到河边,一边散步,一边想着会战的事情。这时他发现一名士兵正沮丧地站在河边,他走到士兵的跟前,士兵一见将军来了,不知所措。艾森豪威尔亲切地问道:“你的感觉怎么样?”士兵直言相告:“将军,我感觉非常紧张。”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拍了一下士兵的肩膀说道:“那我们可真是一对,我也是如此。”艾森豪威尔这句话使得士兵放松下来,很自然地同将军聊了起来。

艾森豪威尔没有紧张,只是在这名士兵面前不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也会让士兵放松下来。许多人,即使他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情境下很优越,但他出于对别人的考虑,也不会赤祼祼地显示出来,这并不是虚伪,而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战时期有一个德国老人住在农村,有很多城里的人纷纷到农村来逃难。这一天,老人发现一位逃难的人在院外徘徊。他观察很久,逃难的人似乎要进院子求助,但又有些犹豫。于是老人就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院子里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身体不好,扛不动了。”逃难的人一听,连声答应,不一会儿就把木头扛到了指定的角落里。那天晚上,老人邀请这位逃难的人一起共进晚餐。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里搬过来搬过去……

老人没有直接地对那些逃难的人提供帮助,而是小心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受助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古代的志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受嗟来之食”,因为那些帮助人却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刺伤了别人的自尊,让人觉得特别受伤,所以才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如果帮助别人时都像这位老人一样,那么受助者就会欣然接受了。

有人说过,如果我们需要用什么行为证明自己的优越感,这只能说明我们的优越感缺乏根基,说明我们不自信。所以,即使我们在某一方面真的很优越,也要把优越感踩到脚下,以平等、尊重之心与别人交往,这样才能得到尊重,才能拥有朋友。

■4.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世事艰难,人生有很多的逆境,也有少不了的坎坷,少不了的挫折。顺境常常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收获的果实,逆境也正是日后峰回路转、否极泰来的前奏。因此,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北魏节闵帝元恭,是献文帝拓扑弘的侄子。孝明帝时,元义专权,肆行杀戮,元恭虽然担任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总担心有一天大祸临头,就自己装病不出来了,那时候他一直住在龙华寺,不再和任何人往来,一直装哑巴近十二年。

孝庄帝永安末年,有人告发他不能说话是假,心怀叵测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元恭听了这个消息,急忙逃到上洛。没过几天他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师。关了好几天,由于抓不到什么证据,不得已又放了。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杀了孝庄帝。那时,坐镇洛阳的是尔朱世隆。他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声望又不怎么高,便打算另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的成了哑巴。于是他便派尔朱彦伯前去见元恭,摸清真实情况。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见到尔朱彦伯后开口说:“天何言哉!”十二年的哑巴说了话,彦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当了皇帝。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痛苦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士来讲,在各种磨砺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由逆向顺。

人生智慧

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商场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社会的门楣有高有低,只有以谦卑的姿态行走其间,才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门庭。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任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被免职。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道:“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有辅助之功,羊祜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属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做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谦恭。(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